信息学部

电路与信号分析实验室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12


团队负责人


image.png

张晓彤

系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职务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zxt@ustb.edu.cn

科研方向

计算机系统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 云计算与云安全 基于多计算平台的设计 信息艺术设计与可视化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普及工委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


简 历

张晓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研究。2000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计算机与电子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2年起历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原)信息工程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现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主管研究生副院长


代表性论著

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2部,合译其它教材2部,部分书籍如下:

张晓彤,班晓娟等,“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人工生命”,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

张晓彤,晏国盛等,“理解Ipv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徐金梧,张晓彤等,“COM与CORBA的体系结构,策略和实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科研业绩

在集成电路(ASIC/SOC)设计与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有线宽带网络、云计算等研究方面,以项目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和合作人承接9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项目、北京市科委等省部级重大项目,负责或参与近20项目企业合作项目, 主要成果包括:数字高清晰电视芯片(ASIC)于2003年在TSMC以.25工艺成功流片;研发成功用于交互式数字电视的嵌入式MAC协议、TCP/IP协议、QoS、网络管理(SNMP v1、v2、v3)协议的SOC芯片系统(支持DVB-C、ITU J.83、DOCSIS v.10、v2.0标准),项目于2005年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和项目验收;作为标准组成员参与制定中国工业无线自动化(WIA-PA)国家标准,国际IEC62601(http://www.industrialwireless.cn)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美国ISA100.a无线网络标准,参与国际IEEE 802.15.4e标准制定,并于2007年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开发和实施了大规模(406节点)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与用友软件合作开发Android和iOS移动终端的商业软件和产品,开发面向健康和医疗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系统及服务器与多终端客户软件,目前项目涉及的研究方向和核心理论: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工业无线网络理论与应用技术

包括:拓扑管理、网络覆盖、网络资源管理、信息融合与信息聚合、低功耗MAC与网络协议、数据聚合与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安全

2)水下/地表下通信与网络系统研究

包括:水下/地表下信道模型研究、水下/地表无线网络协议与系统、信道编码与纠错、近场通信与天线技术、信号捕获与同步技术、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型信号处理与降噪技术

3)云计算体系结构与安全

包括:分布式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数据倾斜控制技术、虚拟化网络系统与优化技术、大数据的存储与映射技术、云安全技术

4)云计算的移动多平台智能终端

包括:Android和iOS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技术、微型数据库与文件系统

5)信息艺术设计与可视化计算

包括:与艺术和工业设计系合作研究基于信息技术可视化的算法优化与软件设计、移动智能终端等资源受限条件下的信息艺术计算机设计

6)物联网等相关研究工作

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嵌入式穿戴式计算机系统设计、无线个域网(PAN)和无线体域网(BAN)


获得奖励/专利

在集成电路、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无线标准、云计算等领域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



团队主要成员


image.png

何杰

系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hejie@ustb.edu.cn

科研方向

工业物联网 室内定位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学术与社会兼职





简 历

代表性成果:(1)一项大规模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工业现场稳定运行12年,被评为“ISA SP100工业无线典型示范系统”,网络拓扑方案被一项国际标准和一项国内标准采纳;(2)提出了点对点三维相对定位技术,开发了三维相对定位消防搜救器、实现产业化并装配到10多个省市消防队,获得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3)将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工业轨道车控制,实现10cm精度实时定位和轨道车自动控制,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当前研究重点:(1)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面:正在参与“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汇交与管理服务技术平台”和“乳腺癌专病人群队列研究”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科学大数据管理和服务研究;(2)在工业物联网方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工业物联网结合,研究智能工业物联网系统,正在与企业合作开发大规模工业物联网图像识别引擎和数据管理平台。(3)室内定位方面:正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各一项,重点开展盲环境协作定位与导航技术研究,为非卫星区域的应急定位和导航提供高可用的解决方案。


代表性论著

[1]Yi-Jie Lin, Po-Hsuan Tseng, Yao-Chia Chan, Jie He and Guan-Sian W, A Super-Resolution-Assisted Fingerprinting Method Based on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Measurement for Indoor Positio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doi: 10.1109/TMC.2018.2883092

[2]Xu C, Chai D, He J, et al. InnoHAR: A Deep Neural Network for Complex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J]. IEEE Access, 2019, 7: 9893-9902

[3]Xu L, Yao L, He J, et al. Collaborative Geolocation Based on Imprecise Initial Coordinate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EEE Access, 2018, 6:48850 – 48858.

[4]Xu L, He J, Wang P, et al. Toward Emergency Indoor Localization: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 Based Direc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Mobile TOA Rotation Anchor. IEEE Access, 2018, 6: 35867-35878.

[5]Xu C, He J, Zhang X, et al. Geometrical Kinematic Modeling on Human Motionusing Method of Multi-Sensor Fusion. Information Fusion, 2018(41):243-254.

[6]Xu C, He J, Zhang X, et al. Toward Near-Ground Localization: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TOA Ranging Err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 Propagation, 2017, 65(10):5658-5662.

[7]P. Wang, J. He, L. Xu, Y. Wu, C. Xu and X. Zhang, Characteristic Modeling of TOA Ranging Error in Rotating Anchor-Based Relative Positioning,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7, no. 23, pp. 7945-7953, Dec.1, 2017.

[8]Jie He, Geng Y, Liu F, et al. CC-KF: Enhanced TOA performance in multipath and NLOS indoor extreme environment.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4, No. 11, 2014.

[9]Jie He, Geng Y, Pahlavan K. Toward Accurate Human Tracking: Modelling Time-of-Arrival for Wireless Wearable Sensor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4, No. 11, 2014.

[10]Jie He, Geng Y, Wan Y, et al. A cyber physical testbed for virtualization of RF access environment for body sensor network.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3, No. 10, pp:3826-3836, 2013.

[11]Zhiqiang Guo, Qin Wang, Mohan Li and Jie He. Fuzzy Logic Based Multidimensional Link Quality Estimation for Multi-hop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13, No. 10, 2013.

[12]Jie He, Kaveh Pahlavan, Shen Li, Qin Wang, “A Testb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ultipath on Performance of TOA-based Indoor Geolocation”, IEEE Transaction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Vol. 62, No. 8, 2013.


科研业绩

纵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汇交与管理服务技术平台”(2018-20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腺癌专病人群队列研究”(2017-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复杂建筑环境消防员应急定位的TOA信号传输模型和关键算法研究”,(2017-2020)

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消防员三维相对定位搜救器研发与应用示范”(2017-201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穿戴网络定位问题和姿态识别问题研究”(2015-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TOA的人员定位系统中人体对测距精度的影响研究”(2014-2016)

横向项目:

承担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鞍山钢铁集团、天津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格北斗陆通公司、北京新能正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10多项技术开发项目。


获得奖励/专利

2018年度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2017年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



团队主要成员



image.png

万亚东

系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wyd@ustb.edu.cn

科研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 嵌入式系统

学术与社会兼职




简 历

1999.9-2003.7 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2003.5-2010.1 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0.1-至今 在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基础科学系任教。


代表性论著

1,Yadong Wan, Lei Li, Jie He, Xiaotong Zhang, Qin Wang. Ansha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Equipment Fault Diagnosis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ON 2008. USA. 6,2008.

2,王沁,万亚东,段世红. 工业环境IEEE802.15.4链路的多频道可靠性分析与建模.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2


科研业绩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时变链路特征在线建模技术研究”;

参与国家863“工业无线技术及其网络化测控系统研究”子课题“工业无线标准及其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奖励/专利

在集成电路、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无线标准、云计算等领域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

获得奖励/专利

王沁,杨德斌,樊勇,张晓彤,万亚东.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型流程工业设备现场级监测系统. 发明专利:200610089521.4